散文隨筆

離別與思念

前言: ‘離別’這個題材,可算是我文章的常客。有些情感是很複雜的。若以’離別’作為載體,可免卻很多不必要的解釋,但又可表達思念之情。

正文:

聽說要走了。但不肯定。可是,如果要走,從理性上說來,是有一萬個必需理由; 從感性上說來,卻仍有一萬個不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間的散了又聚,聚了又散 ,與花兒的開開謝謝,月亮的圓圓缺缺,同樣是宇宙萬物的必然現象。不捨的還是要分手。年多的相處,總教人依依眷戀!

離別在於人生之中,正如風雨在於百花盛開。可見春花燦爛,滿山明豔,怎不叫人人讚嘆,人人愛惜。無奈世間總有風雨惱人,雨打飄零過後,滿地狼藉,不知花落幾許? 所以春花雖美,卻有風雨。風雨之所以成為春花的遺憾,乃證明天地間的不完美。人生,也復如此。

知己相逢,把酒言歡,愛人共聚,對歌談心,是何等暢快。然而總會風流雲散,事難再,此事古難全。既是不全,徧強要全,此乃人性感情需要永恆如一的結果。可是知者眾眾,能明白箇中道理,又能超然物外,闖出感情枷鎖者,能有幾許?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話別臨歧,除了說聲珍重,還能說些甚麼呢? 偶開天眼,冷覷紅塵,縱有先進科技去縮短人世間的沼沼遠路,卻難延傳人心中的串串思念。人能否單靠短訊就能加深情誼,表達真愛嗎?

可見離別與思念,總是形影相隨。不過,人之有別於禽獸,亦在於人對那份感情,那份思念的執著。既是執著,就是不為甚麼。這不是交換,也不是賺取,並不帶任何利益,更不是如澄所寫在蘭桂坊所經歷的,只喝一杯紅洒,陪聊數刻,就是為了換取一個可以踐踏人性價值與尊嚴的晚上。澄,這不是有否需要,而是應不應該的問題。

人是有價值的,也有尊嚴的。

是! 就是透過這份對感情的執著,思念才不至流於佚蕩的輕佻與虛飾的冷凝,又或是毫無意識的舉動與殷循。因此,離別與思念的並存,是為人間保留了一份無限深邃的沉醉,加添了一份恆久溫暖的真誠。讓人過得更有價值,活得更有尊嚴。

若有天,偶然舉目,發覺天上的白雲,散了又聚,聚了又散,請不要驚訝。這豈不正是人生!

今夜並沒有繁星點點,銀河耿耿。可是,在間歇風雨過後的深宵,卻是格外的寂靜。在將來,在遠處要去的地方,會有那麼平靜,那麼安寧的夜晚嗎?

或許這是澄在此處最後要學會的東西:

“人生到處恰何處,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既是這樣,就要懂得珍惜。珍惜,是思念的母體。

借用尹恩惠在 “對我說謊試試” 一劇中找到了內心短暫遺失的東西,學會珍惜當前所擁有的那個時候所說的一番話 (略作修改), 來表達我對 ‘離別’ 與 ‘思念’ 的感想:

因為時間無限,不會留下痕跡。
因為空間無限,不會留下蹤影。
在無限的時間當中,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在無限的空間當中,我們相逢在同一個地方。
這是個多麼奇妙的巧合,
又是個多麼美麗的奇蹟。

………

因此,就在這個可以讓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存的文字空間裡,讓那思念的執著,執著的思念,在這個歪邪不正的世代裡,去重拾那長久已遺失了的,被踐踏了的人性的尊嚴與價值。

全文完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3-07-26  (published)

我可沒有說過謊

前言: 想不到我已前的文筆可以到這個水平。這篇散文在三十多年前公司出版的內部季刋發表過一次。少說也有五千多人看過。坦白說,當時文章牽起的震撼還不少。大家都想找出誰是文章中的主角們。近日!看到一篇新詩, 也可算是流露個人感受的隨筆,其中的一段,作者是這樣寫:

總覺得世界
全都是謊話  全都是假象
…………..

每晚也提醒著我
不要再天真  樂觀很幼稚

看過後,我忍不住從內心輕輕低喚,難道在這世界就沒有一句真言? 可是,我可沒有說過謊啊! 就算是逝去很多很多年的,在從前,在現今,也沒有過謊言。難道我就是那麼天真幼稚麼?

我那篇文章是這樣開始的……………

正文: 康乃馨

有回憶,就有懷念。懷念,是回憶的伸延。

不論是甜蜜的或是痛苦的回憶,每個人都會有像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樣平凡的日子。

但就在這平凡裡,交織着人性的高貴與卑劣,成功與失敗; 愛與恨,喜與悲; 希望與幻滅 — 那是人生必經的經歷。

她的影子為我創造了一份真實的回憶,一分懷念的情誼,一分永恆的悔過。

她是一個嫻靜的女孩,含蓄而半帶憂鬱,更配上她那纖細的身栽,優美的擧止,就顯得她格外惹人憐愛。
她懂得怎樣用愛心對待她那周遭的人,但她更懂得怎樣愛她的原則,堅守立場,不為世俗風雨搖動,就像她所喜愛的康乃馨一樣,有着這花獨特的純真,獨特的性格。

她曾對我說: “以我來說,我做人有一套原則,但我的思想又是另一套。我不會從書本讀物,又或是別人看法中,去學習如何了解與認識人。我的人生哲理本就很淺薄。我對待朋友的方只出於我的本意,我關懷他們只出於我的內心。我從不計較他們對我的表現懷有甚麼看法。有些人或會誤會我是一個濫交的女孩,但到他們對我有一些深厚的認識時,他們就會了解。我是不會因旁人的看法而改變我的待人原則。人,本來就是很簡單,要愛就愛,要恨就恨。但為何俗世的人卻尋出這麼多複雜的思想和看法來呢?”

很是慚愧。曾幾何時,當她將一籃充滿愛心與關懷的康乃馨送給我時,我又何嘗不是變作俗世的狂蜂浪蝶,誤將這純潔的花兒玷汚了。我可以說是罪過的。我是空無所有的。

然而,這時剩下伴我的,就只有悔罪的淚光,半弦的明月,燦爛的星光。因為世間只有它們是純潔無疵的。我要用一縷柔絲,將痛苦的淚珠兒串起,繫在半彎弦月兩端。摘下滿天閃爍的星兒盛在弦月的圓凹裡,將它們變成一籃充滿純潔愛心的康乃馨。我更願將這籃花和愛,將關懷和憐憫帶給她的所有朋友,就像陽光照耀大地一樣,使世間充滿愛的花兒都長大起來。

這樣,我就可以永願保留着她曾送我的那籃純潔無瑕的康乃馨,隨着我的回憶,我的懷念,永遠隱藏在我那永恆的悔過當中………………

全文完。

後記:

我可真的沒有說謊! 這事發生在知道澄要出國留學之前。我見到她的背影。是! 沒說謊。在茫茫人海中。為何鉛華盡洗的我內心仍悸動不已。事實是,多年的風霜,沒有人可以認得我了。

但我還是不懂。不懂為何想走另一條路。

可是,有一點可以明白的是:

望見澄詩的時候,我想問: 為何全世界都是謊言? 我知道自已並沒有說慌。

借用張國榮的 Monica ,略作修改去表達我的感覺……..

好多謝 (今) 天妳啟發了我,柔情難奉獻,時常能令我個心有愧。

Thanks ,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妳地位………

theorydavid  Finished
2013-07-25 (re-published)

聯合音樂院 – 回憶與懷念

Forewords:

我的音樂作曲啟蒙老師王光正先生逝世已一段時間了。但回想前塵往事,在聯合學習的一段日子,竟如歷歷在目。不過,環顧現在我所教的學生的求學態度,也不能不再以這篇為聯合音樂學院三十五週年紀念音樂會所寫的文章,吐吐我的不快。

聯合音樂院 回憶與懷念

 

有回憶,就有懷念。懷念,是回憶的伸延。

 

離開了聯合音樂院,畢業以來,屈指一數,不覺也接近二十多個年頭。

承蒙王院長月前從加拿大來電,要我這個理論作曲科畢業生為聯合音樂院三十五週年譜首新曲,順道撰文一篇,笑談風流事,懷古唱今,以慰思念之情,確是倖甚,倖甚。

 

可是一別經年,水逝年流,景物依舊,無奈人事全非。心頭雖還是點滴著昔日的綿綿細雨,但又教我從何道起………..

 

回憶前塵,在聯合學習音樂的一段日子,確是百般滋味,乍喜乍愁。

我在聯合唸夜校的那個年代,學音樂的學生肯定比今天的務實和勤力,並且堅毅得多。我們雖是夜校生,但所做的和聲及對位習作,比起現今在大學和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為專科的學生的所謂習作,多了好幾倍。而且學習時期也較長,絕不似今天的急就章課程,令學生囫圇吞棗,消化不良。

 

老師們雖不是甚麼大教授,可是教學認真,嚴緊,絕不馬夫。我們的音樂寫作技巧也被訓練得精進不少,皆因強將手下無弱兵。因此,我敢說我們聯合畢業學生的基本音樂理論水平,比起很多現在的專科學生是優良得多。這也為我後來進大學研究院進修音樂時,打下穩固的基礎。而吾之理論習作,更令一些教授瞠目咋舌。

 

再者,夜校資源缺乏,沒有像今天大學音樂圖書館等設施可供學生運用。我們要進步,就得靠自已。沒有參巧書可閱讀,沒有樂譜作分析,沒有音樂唱片供聆聽,我們就到坊間書店,公立圖書館,或到朋友處不斷搜尋,互相借閱。這種獨立學習,自我充實的上課方式,少一點自發性,缺一點毅力,也都不可。

 

反觀今天不少音樂學生,雖有良好的資源配套,卻對學習不求甚解,功課只是草草了事。他們只望快快畢業,拿個學位。從不望扎好基礎,以裝備自已在做學問的功夫上,更上層樓。最理想的還是一個所謂 “A” 級,好自我炫耀一番。這種缺乏堅毅忍耐去克服困難,對音樂學習毫無熱忱的態度,以及那些自欺欺人的行徑,實在令我更懷念往昔在聯合學習的日子。

 

今天我仍在大學當研究生兼助教,大學給我可運用的資源可說是相當豐富齊備。做研究,教學,學習都十分方便。可是,我仍然非常懷念在聯合時的那種自我學習的時光。聯合曾帶領我走進音樂世界的殿堂,亦為我開展了以音樂教學為目標的人生道路,她既是我的伯樂,也是我的知音。僅以拙詞一闕,聊表衷情。

 

五花馬,千金裘,

爭得似聯合結伴,韻樂風流。

自古伯樂難遇,

如今知音相投。

花月夜,琴歌頭,

唱盡人間千古,水逝年流。

真情應如斯,

夢迴百繞,一曲還鉻心頭。                                     

 

梁大偉書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五日晚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2-10-26 published

除夕感懷

前言: 除夕將近,一般世俗工作都擱下來,讓各人靜靜地休息一下。看來我也要寫一些感性點的散文以應景。前一陣子的學術性討論文章,只好遲兩三天才繼續寫下去。不過,這一篇散文,也不是全新寫作的。我在多年前已經在一本雜誌發表過,但由於它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所以我就在此網誌重新發表。希望讀者也可分享一下我的感情世界。

正文:

每年的大除夕,我們一家人,總是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也少不了可以一嚐婆婆親手做的小菜  — 清蒸大鯉魚。

婆婆的菜燒得真巧手,就連一些酒店大廚子都承認自愧不如。可是,婆婆從來不會在平時做菜的。但每逢過年過節,她的菜就一定能出現在桌上,更不層令我們失望過。我們若問她原因,她只含笑答道: “若我常常做這些菜,你們就不會感覺到特別珍貴,也不能令你們在節日時,回家一起吃飯的了。”

婆婆很注重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她常常教訓我們道: “國家之所以謂國,就在於團結兩字。若連家也不能團結在一起,何以立國? 我也不奢望你們為國為家作些甚麼,就只希望你們到時到候,能準時回家一聚,不會遲到。”

記得有一次,姊姊因為加班工作,未能趕及回家團年。婆婆吩咐不要開飯,要整家人一直等到姊姊回來才可吃飯。過不多時,飯菜已冷,我們各人的內心也同時感到陣陣寒意。可是,當姊姊匆匆回來後,婆婆出乎意料地沒有像平時的她,但卻聽得婆婆喃喃自語道: “想當年,你祖父南征北戰,為國請命,足足抗戰了八年光景,及至殉國,也未能有一次機會回家團年。現在你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唉! 真是……..。” 我們聽過這一番話後,心裡很是難過,從此,每逢過年過節,再也不敢遲歸了。

大約在五年前 (1981年),婆婆就結束了她那平凡的一生。就像其他平凡的女人一樣,她的心中只愛她的兒女,她的家庭,一生只為家人的團結而操心,直到她生命的路走完,到最後的一息為止。

自婆婆去逝後,家中的景況也就越來越變得冷清。姊姊遠赴國外工作去了,又加上爸媽都是個隨便的人,所以我們一家人大都沒有一起過年過節。今年除夕,爸媽更是連團年飯都不吃,到外地旅遊去。我不禁想起了婆婆臨終時的一番教誨: “你們應要立下決心,從始貫終,小而團家,大而團國,要像婆婆學煮這味清蒸大鯉魚一樣,一定要做到最好為止,才能罷手。你母親樣樣都好,就是性急,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燒菜。學學這味,學學那樣,到頭來就連一味清蒸大鯉魚也弄得不好了。”

記起婆婆在生時的訓誨,的確使我日後受用無窮。我想,或許至親能給我們為人兒孫最後的教誨,就是當他/她們撒手塵寰時,留低下來給我們那一剎無言的沉靜,牽動了我們無盡的思念,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學會如何去愛,和接受愛,使生命添上一份真誠的意義。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1986 (published)

2011-02-02 (re-published)

我的兩位詩人朋友 (2)

前言: 我認識了兩位有趣的朋友。一位是我的教友弟兄,另一位是我的學生朋友。兩人年紀相差甚遠,一個似父,而另一個似其子。本來兩人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偏偏他們都是寫詩的,用中文寫,可以稱為香港詩人。接續上一篇未完的隨筆文章,以下就是後篇,與各位談談我的另一位詩人朋友。

正文:

至於他,他不是才子。至少我覺得他不是。也不像是甚麼鬼才。也不姓蕭。所以不是風流倜儻,也不能出口成文,隨意就能引論經史百典,諸子百家。我相信由於因緣際會,尤其是他處身的那個年代,令他能受過的正統教育的程度也不會很高。但我在心中叫他作 “現代的波希米亞人” 。我認識他是因為他參加由我教授的音樂歷史風格課程。從第一班開始,他就跟著我教授的音樂理論班上課,好說也有四班了。即是說我認識他的時間也超過一年。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他就在下課時走上前來跟我打招呼說: “阿梁 sir,我相信你還有很多寶貝,如果有機會,就應該發表出來,不然就會流失。我正在參予一個短期的有關文史哲的講座,由一間書屋舉辦,為期三堂。有機會我跟書屋的老闆講講,請你去主持一,兩個 lecture talk。” 我當時想,這類書屋老闆攪的口水講座,參加的大多是自己那班圈內人,但又不屬主流大學的學者,自己圍內人吹吹水,怎會歡迎你呢。再者,我當時忙於寫論文,於是就隨口回答說: “我遲些有時間我會抽時間看看。”

坦白說,老師對他這類學生 ,誰都會有留下好的印象。他每次都準時上課,不遲到,也不早退,很留心我講論的要點。而且他對文史哲又真的有一些底子。能比其他同學 catch 多一些要點。就這樣,我留意了他,也認識了他。

不過,話得說回頭,在藝術的路上,不是哪個肯學,肯做,就可以有成就,有成績。不同其他的學科,藝術音樂學習,多少跟天份有關係。當然還有就是,越年青學習,就越有機會成功。他不竟過了人生中最青春的時光。

後來我略略知道,他幾十歲人,就是因為學習音樂藝術的事,跟家人 (或妻子,我不肯定) 鬧翻了,自己搬了出來住。現在要自己經濟獨立,所以生活頗為艱辛。他的生活詳情,我自然是不完全清楚。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不願提起,我也不便過問。

後來,我知道他開了個 blog,我想大概是他搬出來的時候開的。偶爾我登入去看看,才知道他自己也寫詩。雖然,我在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很喜歡詩 — 英文詩,德文詩,中文詩。老實說,我從他的寫作中看出,他的英文不差 (比起很多香港的 undergraduate 生好),而且也看得懂德文 (雖不算很高程度),也以英文幫朋友翻譯一些德文詩,如歌德的詩)。讀者可入他的網誌 http://sharegivetake.blogspot.com/ 看看。在我的網誌下方也有他網誌的網路聯結。

他的波希米亞生涯已經展開了。何謂波希米亞生活? 原來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有一些藝術家,畫家等 (當時來說,真的有很多波希米亞人當藝術家,畫家,彫塑家),由於其藝術才華不受重視,社會又未能接受他們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正是懷才不遇,未能一展抱負,只得過一些貧窮缺乏的生活,過一日得一日的日子。可是,這些波希米亞藝術家卻有一種特色,就是不肯向現實低頭,不肯從俗,不肯屈從,只堅持自己的的藝術理念。所以,在這些落難藝術家當中,有一句在當時是很流行的說話,說: “雖然我是很貧窮,一無所有,但是我的心靈是富足的,精神上是充盈的。” 這就是所謂的波希米亞的生涯。

現在的他,我的朋友,晚上就在火鍋店當伙記,做到關舖,做到氣喘。日頭就寫寫詩,週街逛逛去碰運氣,問問有沒有書屋讓他攪一些小型的 salon concert 或講座。不過,話得說回頭,他搬出來後,已經攪過四次不同形式的 salon concert ,藝術詩學的座談會,唱片欣賞會等。據他說,他的理想就是推廣藝術作品,欣賞創作,走的路線是 high art (精緻藝術)和 low or popular art (大眾藝術) 之間的一種 crossover art 。

現在他仍然是樂此不疲。

至於他的詩文,我就引錄了四首給讀者欣賞。

列車 (by oswald)

我們乘搭同一列車
下車又上車
幼稚園站
小學站
中學站
大學站
社會站
婚姻站
兒女站
老病站
天堂/地獄站
到總車了。

浪吧 (by oswald)

浪人,
跑不掉了的命運,
浪就浪吧,
看來
是沒法安靜下來。
漂吧!
讓他漂、漂、漂。
滅吧!
自然滅、滅、滅。
好不蕭灑!

一天與一生 (by oswald)

時間
催促着,
一天又一天,
歡樂的容易過,
不喜歡的也要過,
過,過,過,
就是過了一天又一天,
一生也一下子過掉了。

No title

Who is crying?
Like a baby,
In this late evening?
Oh, it is a cat,
The weather is too cold
and the wind is strong
It must have no home and feel hungry.
Life is always cruel and unfair.

Oh, my dear Rice Cooker
cooked me the herbal tea
to cure my cold,
My bowl of rice with a little bit of meat.
And now a cup of hot water
for my 3 in 1 milk tea.
No one gives me warmth
The Rice Cooker has given me some.
But the cat could not have a Rice Cooker.
The world is too cruel and unfair.

從以上幾首詩讀者可以看出,詩的文字功架,似是自學而得。讀者還可看出他的新詩是屬於比較舊的浪漫風格。造句遣詞,語文修釋,簡單而顯淺。但感情純樸,流露自然,直接而真摯,沒有轉彎抹角。讀者當容易明白。如讀他的詩,你即時就可啷啷上口,可是聯想空間也相對減少了。不過,勿忘其詩之賣點是感情自然。

當然,吾已為以詩文而論,難以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論去衡量。要寫出境界,相信還要繼續努力。可是他詩文裡的字裡行間,卻有一份生活上的直率和個人體驗,是其他人沒有的。也有一份執著的無奈,亦是他獨有的。你可以細看 一天與一生  和 浪人無題 這三首詩,就可明白。吾相信只要詩文的修辭造句的功力,如能更上層樓,就能寫出詩文的境界來。

他和蕭才子,都是我的詩人朋友。

全文完………

David Leung (theorydavid)

2011-01-15 (published)

Music and Arts: Articles and Poems
I-and-the-village-Chagall
I and the village Chagall

Learn Contemporary Music?

The Lute Player — Franc Hal
This is Young Mozart!

Presentation of young Mozart to Pompadour 1763 Vicente de Paredes

Life Long Learning is a Pleasure -- Contact Leung Sir

Lady sit At the Virginal — Vermeer
SC 2012 Concerts (1800 attendants)


Pierre-Auguste-Renoir
Pierre Auguste Renoir


monet-sunrise
Sunrise - Monet


JeanHonore-Fragonard-The-Swing
The Swing - JeanHonore Fragonard


JastrowDuckFliegende
Jastrow Duck Fliegende


The Music -- Klimt (Modernism in Vienna)
The Music - Klimt (Modernism in Vienna)


Distorted-image-Korean-artist
Distorted image - Korean Artist


Placidity-SQ3_Page_01
Placidity-SQ3_Page_01


IMG_0645


David-Teniers-and-the-Cabinet-of-Archduke-Leopold-William
David - Teniers and the Cabinet of Archduke Leopold William
Jastrow Duck Fliegende


Toulouse-lautrec-Two-women-waltzing
Two-women Waltzing - Toulouse-lautrec


Kandinsky-Composition2
Composition - Kandinsky


Violin-Sonata-Classical-Style

Violin Sonata in D major - midi composition modelling


Elizabeth-at-the-Piano-Eakins
Elizabeth At The Piano - Eakins


The-Love-letter-Vermeer
The Love letter - Vermeer


Armand Guillaumin - Young Girl at PianoYoung Young Girl at Piano - Armand Guillaumin